孩子牙龈上长脓包可能由乳牙根尖周炎、恒牙萌出障碍、牙周脓肿、外伤感染或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局部处理、药物治疗或手术引流等措施。
1、乳牙根尖周炎:
乳牙龋坏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髓坏死,细菌通过根尖孔扩散至周围组织形成脓肿。表现为牙龈红肿、触碰疼痛,可能伴随患牙松动。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严重者需拔除患牙。
2、恒牙萌出障碍:
恒牙萌出过程中被牙龈组织覆盖,食物残渣堆积引发冠周炎。常见于6-12岁替牙期,可见牙龈肿胀呈半球形,按压有脓液渗出。需局部消毒后切开排脓,必要时行牙龈切除术助萌。
3、牙周脓肿:
牙菌斑堆积导致牙周袋内细菌感染,脓液无法排出形成局限性肿胀。多伴有刷牙出血、口臭等症状。需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配合抗菌漱口液控制感染。
4、外伤感染:
牙齿磕碰后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牙周膜或牙槽骨感染。常见牙龈包块伴随牙齿变色、咬合不适。需拍摄X光片评估损伤程度,轻度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拔除患牙。
5、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血液病等系统性疾病可能降低免疫力,诱发牙龈反复脓肿。这类患儿往往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需完善血常规、血糖等检查,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进行口腔治疗。
日常应注意培养孩子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每日清洁两次,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限制高糖零食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龋齿和萌牙异常,发现牙龈肿胀持续3天不消退、伴随发热或面部肿胀时需立即就医。替牙期儿童可适当咀嚼粗纤维食物促进乳牙脱落,避免用舌头频繁顶压肿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