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骨折后可通过被动活动训练、主动屈伸练习、抗阻力训练3个方法促进功能恢复。
1、被动活动训练:
骨折固定初期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利用健侧手或器械辅助完成肘关节屈曲、伸展及旋转动作,每日3-4次,每次5-10分钟。该阶段需避免暴力牵拉,活动范围以无痛为限,有助于预防关节粘连并维持关节活动度。
2、主动屈伸练习:
拆除外固定后开始自主关节活动,采取坐位将前臂置于桌面,缓慢进行0-90度范围内的肘关节屈伸运动。初期可借助毛巾滑动辅助,逐渐过渡到无辅助训练,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日2-3次,能有效改善肌肉协调性和关节灵活性。
3、抗阻力训练:
骨折愈合进入巩固期后,可使用弹力带或小哑铃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从0.5公斤负荷开始,完成肘关节屈曲、伸展及前臂旋前旋后动作,每组8-12次,每日2组。训练强度以次日无关节肿胀为标准,能增强肌肉力量并促进骨痂改建。
康复期间需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足量乳制品、鱼类及豆制品,补充胶原蛋白合成所需的赖氨酸和维生素C。建议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篮球、羽毛球等需要急停转向的运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愈合情况,若出现关节僵硬持续加重或夜间静息痛,需及时复诊调整康复方案。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有助于减轻晨起关节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