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耳朵化脓流水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清洁护理、鼓膜穿刺引流、镇痛消炎药物、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中耳炎化脓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上呼吸道感染、鼓膜穿孔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用药期间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儿童或过敏体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2、局部清洁护理:
使用无菌棉签轻柔擦拭外耳道分泌物,禁止自行掏挖或冲洗耳道。可用生理盐水湿润结痂部位后清理,保持耳部干燥。洗澡时建议用防水耳塞防止进水,化脓期间避免游泳。
3、鼓膜穿刺引流:
当脓液积聚导致剧烈耳痛或听力下降时,耳鼻喉科医生可能实施鼓膜穿刺术。该操作可迅速减压并获取脓液培养标本,术后需配合抗生素滴耳液预防继发感染。
4、镇痛消炎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缓解耳部疼痛及发热症状。局部可使用含利多卡因的滴耳液短期镇痛,但需排除鼓膜穿孔后方能使用。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
5、手术干预:
反复发作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需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手术可清除病灶并修复受损听骨链,术后需定期换药并监测听力恢复情况。
急性期应避免用力擤鼻或高空飞行等增加鼓室压力的行为,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C的清淡食物如鸡蛋羹、猕猴桃等促进组织修复。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有助于稀释分泌物,睡眠时患耳朝上可促进引流。恢复期间出现发热持续、眩晕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复诊,慢性患者建议每3个月进行耳内镜及听力检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