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关节制动、穿刺抽液、病灶清除手术、关节融合手术等方式治疗。肘关节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局部创伤、邻近病灶扩散、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1、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是治疗肘关节结核的核心药物组合,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用药原则。药物需持续使用6-9个月,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于耐药菌株可选用乙胺丁醇或链霉素等二线药物。
2、关节制动:
急性期需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减轻疼痛并防止病理性骨折。制动时间一般为4-6周,期间需定期解除固定进行被动活动,避免关节僵硬。长期制动可能加重骨质疏松,需配合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3、穿刺抽液:
关节腔积液明显时可进行无菌穿刺引流,减轻腔内压力并注入抗结核药物。抽液后需加压包扎,每周操作不超过2次。积液性状多为淡黄色混浊液,结核菌培养阳性率约30%,需送检PCR检测以提高诊断率。
4、病灶清除:
适用于骨质破坏严重但关节面保留50%以上的病例,通过手术清除死骨、干酪样坏死物及病变滑膜。术后需持续引流2-3天,配合持续灌洗治疗。该术式可保留部分关节功能,但可能需二次手术进行植骨。
5、关节融合:
晚期关节完全破坏时需行肘关节功能位融合术,采用钢板或外固定架实现骨性愈合。术后6-8周开始渐进性负重,融合成功率约85%。该术式会永久丧失关节活动度,但能有效缓解疼痛并保持上肢支撑功能。
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达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肉、豆制品等易消化蛋白源。康复期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及钟摆运动,逐步恢复前臂旋转功能。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及夜间盗汗情况,每3个月复查肘关节X线片评估病灶修复进度。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戒烟戒酒以改善组织修复能力。儿童患者应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促进骨骼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