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这个"甜蜜的杀手"正在悄悄靠近,你察觉到了吗?很多人直到体检报告出来才惊觉自己血糖超标,其实身体早就发出了预警信号。记住这个关键密码:"三多一少",它可能是身体在向你求.救!
一、什么是"三多一少"?
1、多饮
总是觉得口渴难耐,一天能喝好几升水,喝完没多久又渴了。这是因为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了下丘脑的口渴中枢。
2、多食
食欲异常旺盛,刚吃完饭没多久又饿了。这是由于胰岛素功能异常,葡萄糖不能有效被细胞利用,身体误以为"没吃饱"。
3、多尿
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特别是夜尿频繁。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形成渗透性利尿。
4、体重减少
在没有刻意节食或运动的情况下,体重持续下降。这是因为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
二、容易被忽视的早期信号
1、皮肤变化
颈部、腋下等部位出现黑色棘皮症,皮肤变厚变黑。这是胰岛素抵抗的典型表现。
2、视力模糊
血糖波动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往往被误认为是眼睛疲劳。
3、伤口难愈
高血糖会影响白细胞功能,导致伤口愈合缓慢,一个小小的伤口可能很久都好不了。
4、手脚麻木
持续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早期可能出现手脚刺痛、麻木等异常感觉。
三、哪些人群要特别警惕?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直系亲属患病风险增加2-4倍。
2、超重或肥胖人群
BMI超过24就要注意,特别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3、妊娠期糖尿病史
曾经在怀孕期间出现过血糖异常,产后要定期监测血糖。
4、缺乏运动者
长期久坐不动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患病风险。
5、高血压或高血脂患者
代谢异常往往相互关联,这类人群要特别注意血糖监测。
四、发现症状后该怎么办?
1、及时就医检查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最基础的筛查项目,必要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调整生活方式
从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3、定期监测
即使没有确诊,高危人群也应该每3-6个月监测一次血糖。
4、保持良好心态
过度焦虑反而会升高血糖,正确认识疾病才能更好预防。
糖尿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但身体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记住"三多一少"这个关键密码,就像记住火警电话一样重要。别等到并发症出现才后悔莫及,早发现、早干预才是明智之举。你的身体比想象中更聪明,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倾听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