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CT主要用于检查血管病变、肿瘤诊断、炎症评估、器官功能及术后复查。加强CT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组织对比度,主要有血管显影、占位性病变鉴别、感染灶定位、脏器灌注评估和术后监测五种核心用途。
1、血管显影:
血管造影是加强CT的核心功能之一,可清晰显示动脉瘤、血管狭窄或栓塞等病变。冠状动脉加强CT能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头颈部血管造影则用于诊断脑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相比普通CT,造影剂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形成鲜明对比,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闭塞的早期筛查。
2、肿瘤鉴别:
通过造影剂在肿瘤组织的富集特点,加强CT能区分良恶性肿瘤。肝癌在动脉期呈现快速强化特征,肺癌则可通过纵隔淋巴结强化判断转移情况。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小肿瘤,加强CT的检出率比平扫提高40%以上,同时能评估肿瘤对周围血管的侵犯程度。
3、炎症定位:
化脓性病灶在加强CT中表现为环形强化,有助于确定阑尾炎、腹腔脓肿的范围。对于肺炎患者,造影剂可显示实变肺组织的灌注情况,结核病灶则呈现典型的花环样强化。炎症活动期病灶的CT值较平扫增加15-30HU,具有重要鉴别价值。
4、脏器评估:
肝脏加强CT通过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能评估肝硬化程度和肝功能储备。肾脏检查可显示肾小球滤过功能,胰腺加强CT则能早期发现胰管扩张。心肌灌注成像可诊断心肌缺血范围,脑灌注CT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评估。
5、术后监测:
肿瘤切除术后加强CT能早期发现局部复发,血管支架植入后检查可确认支架通畅度。器官移植后通过造影剂排泄情况评估移植器官功能,骨折内固定术后检查用于观察骨痂形成情况。术后三个月内的复查通常需结合加强CT评估手术效果。
接受加强CT检查前需空腹4小时,检查后建议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提前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甲亢患者应告知医生病史。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是否有皮疹或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日常可适当补充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蓝莓、绿茶,有助于减轻造影剂产生的氧化应激。定期体检者建议将加强CT与其他影像学检查交替进行,减少辐射暴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