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出血主要表现为便血、黏液脓血便、贫血等症状,具体出血形式有直肠出血、结肠弥漫性出血、急性大出血、隐性慢性失血、痔疮合并出血。
1、直肠出血:
病变局限于直肠时常见鲜红色血便,血液与粪便分离或附着于表面。炎症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浅表溃疡侵蚀小血管引发渗血。轻度出血可通过美沙拉嗪栓剂局部治疗,中重度需口服柳氮磺吡啶控制炎症。
2、结肠弥漫性出血:
全结肠受累时出现暗红色血便混有黏液脓液,因广泛黏膜溃疡破坏中等血管所致。常伴有腹痛、里急后重感。需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严重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等生物制剂。
3、急性大出血:
突发大量鲜红或暗红血便提示深溃疡穿透肠壁血管,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需紧急输血并肠镜下止血,无效时需行结肠切除术。此类出血常伴随血红蛋白急剧下降至70克/升以下。
4、隐性慢性失血:
长期微量出血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心悸、指甲脆裂。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反映持续炎症活动,需补充铁剂并加强抗炎治疗,同时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
5、痔疮合并出血:
因频繁腹泻诱发痔静脉丛破裂,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需区分原发病出血与痔出血,通过肛门镜确诊。治疗需控制腹泻频次,局部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缓解症状。
患者日常需采用低渣高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推荐蒸蛋羹、龙须面等易消化食物,每日补充复合维生素。适度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肠道蠕动,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粪便潜血,急性出血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单日便血超过200毫升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