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吐下泻后嗜睡可能由脱水、电解质紊乱、胃肠炎、食物中毒、低血糖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补液、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脱水:
频繁呕吐腹泻导致体液大量流失,引发脱水。轻度脱水表现为口唇干燥、尿量减少,重度可出现嗜睡甚至昏迷。需立即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同时暂停固体食物,少量多次喂水或米汤。
2、电解质紊乱:
钠钾等电解质随体液丢失,血钠低于135mmol/L时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常见于轮状病毒感染,伴随肌肉无力、心率异常。需检测电解质水平,通过口服补液盐Ⅲ或静脉补充氯化钠溶液纠正。
3、胃肠炎:
病毒性或细菌性胃肠炎可引起肠道黏膜损伤,毒素吸收导致中枢抑制。多伴有发热、腹痛,粪便可见黏液。轻症可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细菌感染需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
4、食物中毒:
食用变质食物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产生的肠毒素刺激呕吐中枢。常见于集体进食后2-6小时发病,可能伴随视物模糊。需洗胃清除毒物,严重时注射阿托品拮抗毒素。
5、低血糖:
长时间未进食导致血糖低于2.8mmol/L,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引发嗜睡。多见于呕吐后8小时以上未进食的婴幼儿,伴冷汗、面色苍白。需紧急口服葡萄糖水或静脉推注高糖。
患儿出现嗜睡需立即就医监测生命体征,恢复期给予低乳糖配方奶或焦米粥,避免高脂饮食。保持臀部清洁预防尿布疹,每日测量体重评估脱水程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前建议接种疫苗,餐具需煮沸消毒,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