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翻修原则主要包括彻底清除感染组织、恢复关节稳定性、重建骨缺损、选择合适的假体以及术后规范康复。翻修手术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1、清除感染:
对于感染性松动病例,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术中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分期手术,先植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控制感染。
2、稳定重建:
翻修术中需重建关节稳定性,评估软组织平衡情况。对于髋臼和股骨假体同时松动者,需采用组合式翻修假体,必要时使用限制性髋臼衬垫防止术后脱位。术中需测试关节活动范围和稳定性。
3、骨缺损处理:
根据骨缺损程度选择重建方式,Paprosky分型指导手术方案制定。轻度缺损可采用颗粒骨植骨,中重度缺损需使用结构性异体骨或金属垫块重建。严重骨缺损病例可考虑定制假体或肿瘤型假体。
4、假体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活动需求和骨质量选择合适假体。年轻患者可考虑非骨水泥型假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宜选用骨水泥型假体。髋臼侧多采用高交联聚乙烯衬垫,股骨侧根据剩余骨量选择远端固定或近端固定型假体。
5、康复管理:
术后需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使用助行器具保护6-12周,定期复查评估假体稳定性和骨长入情况。康复期间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假体周围骨折。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需注意营养支持,保证充足蛋白质和钙质摄入促进骨骼愈合。日常活动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重,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定期随访监测假体情况,出现疼痛或活动受限及时就医。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早完全负重影响假体稳定性。术后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