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盖骨凹陷可能由颅骨骨折、先天性发育异常、骨质疏松、外伤性颅骨缺损或颅内压降低引起,可通过颅骨成形术、钛网修复术及保守观察三种方式治疗。
1、颅骨骨折:
颅骨线性或凹陷性骨折是常见原因,多由外力撞击导致。骨折片下陷可能压迫脑组织,需通过影像学评估凹陷深度。若凹陷超过1厘米或伴有神经症状,需行颅骨复位术;轻微凹陷且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访。
2、先天性发育异常:
颅骨闭合不全或颅缝早闭等先天性疾病可导致局部凹陷,常伴随头型异常。婴幼儿期可通过矫形头盔进行非侵入性矫正,严重者需在2岁前实施颅骨重建手术以避免脑发育受限。
3、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群因骨密度下降可能出现颅骨局部变薄凹陷,常见于绝经后女性。需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基础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补充及抗骨质疏松药物,严重畸形需考虑骨水泥填充术。
4、外伤性颅骨缺损:
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后常遗留颅骨缺损,凹陷区域可能伴随搏动性头痛。缺损直径超过3厘米者建议在伤后3-6个月行钛网修补术,术前需评估头皮软组织条件。
5、颅内压降低:
脑脊液漏或过度脱水治疗可导致颅内压骤降,引发颅骨内板向内凹陷。需排查脑脊液鼻漏或耳漏,治疗原发病同时通过平卧位、补液等措施恢复颅压,顽固性病例需行硬膜修补术。
日常需避免头部撞击,钙摄入量应达每日1000-1200毫克,适度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术后患者初期避免剧烈运动,睡眠时使用特殊体位枕。观察期间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定期神经外科随访监测凹陷进展。婴幼儿颅骨矫形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补钙治疗需配合血清钙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