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脓肿引流、止痛处理、乳房按摩、中药外敷等方式治疗。不同病情需根据感染程度、是否化脓、疼痛级别、哺乳需求、体质差异等因素选择疗法。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乳腺炎需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林霉素等。选择药物时需考虑哺乳期安全性,青霉素类及头孢类多为首选。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
2、脓肿引流:
形成乳腺脓肿时需手术切开引流,局部麻醉下进行脓腔清创。对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脓肿可采用穿刺抽吸,较大或多房性脓肿需放置引流管。术后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并定期换药。
3、止痛处理: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炎症性疼痛,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哺乳期患者。冷敷能减轻肿胀疼痛,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严重疼痛可考虑局部神经阻滞治疗。
4、乳房按摩:
未化脓阶段可采用手法按摩疏通乳管,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螺旋式按压。哺乳前热敷配合按摩能促进乳汁排出,每日3-5次,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组织损伤。
5、中药外敷:
金黄散、蒲公英捣烂外敷具有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早期红肿疼痛。芒硝溶液湿敷可减轻水肿,每日2-3次。过敏体质者需先小范围试用,出现皮疹立即停用。
治疗期间保持充足休息,暂停患侧哺乳但需定时排空乳汁。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乳腺堵塞。佩戴宽松胸罩减少压迫,每日用温水清洁乳头。体温超过38.5℃或症状持续3天无改善需及时复诊,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脓肿引流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恢复哺乳前需确认无感染征象,可先挤出少量乳汁丢弃后再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