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丙肝可通过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和肝功能检查三种方法实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抗体检测:
丙肝抗体检测是筛查感染的首要步骤,通过检测血液中抗-HCV抗体判断是否接触过病毒。抗体阳性可能提示既往或现症感染,但需注意窗口期可能出现的假阴性,免疫抑制人群可能出现抗体反应延迟。该检测适用于高危人群初步筛查和输血前检查。
2、核酸检测:
HCV-RNA核酸检测能直接确认病毒复制情况,灵敏度高可检测到每毫升15国际单位以上的病毒载量。阳性结果可确诊现症感染,并能区分病毒基因分型指导治疗方案选择。该方法在抗体阳性后用于确诊,也可用于治疗期间的疗效监测。
3、肝功能检查:
血清转氨酶检测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丙肝患者常见ALT和AST轻度至中度升高。但约30%感染者肝功能指标可能正常,需结合其他检查。持续肝功能异常者需进一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可通过弹性成像或血清学模型进行无创评估。
日常需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肝脏修复。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丙肝筛查,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禁酒并控制高脂饮食,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注意餐具消毒与食品安全,生熟食品处理需分开,避免进食未彻底煮熟的贝类等高风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