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感染者打喷嚏可通过飞沫传播造成传染。流感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污染物间接传播。
1、飞沫传播:
患者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这些飞沫可在空气中短暂悬浮。健康人群在1米范围内吸入含病毒飞沫即可能被感染,这是流感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建议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2、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患者打喷嚏时污染的手部或物体表面传播。健康人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再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可能引发感染。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面部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3、气溶胶传播:
在密闭空间内,打喷嚏产生的微小气溶胶颗粒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这类颗粒可随空气流动传播至更远距离,增加感染风险。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气净化设备有助于降低传播概率。
4、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新生儿。这类传播虽然少见但后果严重,孕期女性应特别注意预防流感感染,必要时可接种疫苗。
5、污染物传播:
患者打喷嚏时污染的纸巾、餐具等物品可能成为病毒载体。病毒在适宜环境下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通过共用物品造成间接传播。定期消毒常用物品、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可阻断此类传播。
预防流感传播需采取综合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时用肘部遮挡;加强体育锻炼,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维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合理膳食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流感高发季节前可考虑接种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