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肺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吸入异物、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是婴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引发肺部炎症反应,表现为咳嗽、发热等症状。治疗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2、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可导致婴儿肺炎。细菌性肺炎往往起病急骤,可能出现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确诊后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3、吸入异物:
乳汁、胃内容物或细小物品误吸入肺部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这种情况常见于早产儿或吞咽功能不完善的婴儿。预防需注意喂养姿势,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气道清理。
4、免疫力低下:
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更易发生肺炎。这类婴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难以有效抵抗病原体侵袭。需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5、环境刺激:
被动吸烟、空气污染、寒冷刺激等环境因素可能损伤婴儿呼吸道黏膜,增加肺炎发生风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二手烟,注意保暖可有效预防环境因素导致的肺炎。
预防婴儿肺炎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免疫力;避免带婴儿去人群密集场所;按时接种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注意观察婴儿呼吸状况,发现呼吸频率增快、呻吟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保暖但避免过度包裹,喂养时保持正确姿势防止呛奶,接触婴儿前需洗手消毒。对于有先天性疾病的婴儿,应定期随访评估肺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