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眠姿势需根据发育阶段选择,常见睡姿主要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三种。
1、仰卧位:
仰睡是预防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首选姿势,尤其适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该体位能保持气道开放,降低窒息风险,同时便于家长观察婴儿面部表情。需注意避免使用过软床垫,头部可左右交替偏转防止扁头症。
2、侧卧位:
侧卧适合有胃食管反流或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婴儿,需用毛巾卷固定背部防止翻滚。早产儿采用"鸟巢式"侧卧可模拟子宫环境,但需医护人员指导。需定期更换左右侧方向,避免颅骨变形。
3、俯卧位:
俯卧有助于促进大运动发育,但仅限清醒时在监护下进行。早产儿采用袋鼠式护理时可短暂俯卧,需确保口鼻完全暴露。存在先天性膈疝等疾病的婴儿禁止该体位。
4、体位转换:
新生儿期建议仰卧为主,3个月后可在监护下尝试侧卧。学会自主翻身后不必强制调整睡姿,但需移除床上松软物品。每次哺乳后宜右侧卧半小时再调整体位。
5、特殊情况:
颅缝早闭患儿需定制睡姿方案,斜颈婴儿应朝向患侧睡。睡眠中出现异常呼吸声或肤色改变需立即调整体位,早产儿住院期间采用发育支持护理体位。
建议白天小睡时在大人在场情况下适当变换体位,夜间以仰卧为主。床垫硬度以手指按压无明显凹陷为宜,室温维持在24-26℃。哺乳后竖抱拍嗝20分钟再放置入睡,避免使用定型枕等限制头部活动的用品。定期进行发育评估,若发现运动里程碑延迟或颅骨畸形应及时就医。睡眠环境应保持无烟,婴儿床上除睡袋外不宜放置任何柔软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