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主要由病毒直接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皮肤黏膜屏障受损、母婴垂直传播及共用物品间接传播等因素引起。
1、病毒接触传播:
单纯疱疹病毒1型与2型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损分泌物或唾液传播。亲吻、性接触等密切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病毒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沿神经节潜伏并周期性激活。
2、免疫功能低下:
熬夜、压力或慢性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易再次活化。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出现频繁复发,可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3、皮肤屏障破坏:
局部外伤、日晒伤或湿疹等皮肤病变会削弱防护功能。病毒通过微小裂口侵入表皮细胞复制,常见口周、生殖器等部位出现簇集性水疱,伴有灼痛或瘙痒感。
4、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分娩时产道分泌物中的病毒可感染新生儿。胎儿经胎盘感染较少见,但可能导致小头畸形等严重并发症。妊娠期复发者需评估剖宫产指征。
5、间接接触传播:
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可能传播病毒,尤其在托幼机构易引起聚集性感染。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但煮沸或酒精消毒可有效灭活。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鱼类等食物。复发期间避免抓挠皮损,使用独立洗漱用品。唇疱疹患者外出时可涂抹防晒霜,生殖器疱疹发作期应禁止性接触。出现频繁复发、皮损扩散或高热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免疫缺陷者需遵医嘱进行抗病毒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