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怎么得的
发布于 2025/01/08 14:22
发布于 2025/01/08 14:22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结核菌的飞沫会进入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感染后,结核菌会在肺部形成病灶,导致肺结核的发生。
肺结核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结核菌的易感性,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环境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长期处于拥挤、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接触结核菌的机会增加。生理因素如免疫力低下是肺结核发病的关键,艾滋病、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会削弱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外伤或手术也可能导致结核菌扩散,尤其是在肺部或邻近区域。病理因素方面,结核菌感染后,部分人可能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而另一部分人则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只有在免疫力下降时才会发病。
预防肺结核的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和减少接触感染源。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尤其对儿童有显著保护作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封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果出现持续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胸部X光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治疗肺结核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通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周期一般为6个月以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产生耐药性。饮食上应注重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摄入,如鸡蛋、牛奶、鱼类和新鲜蔬菜水果,帮助身体恢复。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患者需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一篇 : 结核ppd怎样看结果
下一篇 : 做完肝穿刺后注意事项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