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孕期保健需重点关注营养补充、定期产检、适度运动、心理调适、疾病预防和避免有害物质六个方面。
1、营养补充:
孕期需增加蛋白质、铁、钙、叶酸等营养素摄入。每日应保证300克主食、100克瘦肉、500毫升牛奶及适量绿叶蔬菜。叶酸缺乏可能增加胎儿神经管畸形风险,建议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制剂。注意控制体重增长幅度,整个孕期增重建议控制在10-12公斤范围内。
2、定期产检:
规范产前检查可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孕12周前需完成首次全面检查,孕28周前每4周检查1次,孕28-36周每2周检查1次,36周后每周检查1次。重点监测血压、尿蛋白、胎心监护等指标,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和糖耐量试验。
3、适度运动:
孕期适宜进行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腰背疼痛、促进自然分娩。避免跳跃、仰卧起坐等剧烈运动,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40次/分。出现阴道流血、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4、心理调适:
妊娠期激素变化易引发情绪波动,可通过正念冥想、倾诉交流等方式缓解焦虑。家人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共同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分娩知识。严重情绪障碍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5、疾病预防:
注意预防感冒、尿路感染等常见疾病,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种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6、避免有害物质:
远离烟草、酒精、放射线等致畸因素。减少化妆品使用,避免接触染发剂、杀虫剂等化学制剂。谨慎使用电热毯、微波炉等电器,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工作环境存在重金属、有机溶剂等职业危害时,应申请调离岗位。
孕期保健需要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饮食注意少食多餐,适量食用核桃、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保持会阴部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衣。学习拉玛泽呼吸法等分娩技巧,提前准备待产物品。出现胎动异常、阴道流液等特殊情况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