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后耳朵不舒服可能由外耳道进水、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负压、鼓膜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理耳道、抗感染治疗、鼓膜修复等方式缓解。
1、外耳道进水:
游泳时水进入外耳道可能导致闷胀感或听力模糊。水分滞留改变耳道酸碱环境,易滋生细菌。建议上岸后单脚跳跃排水,或用无菌棉签轻柔吸附水分,避免用力掏挖加重刺激。
2、耵聍栓塞:
耳垢遇水膨胀会堵塞耳道引发胀痛。既往存在耵聍过多者更易发作。需由医生使用专业工具取出,不可自行用挖耳勺处理,否则可能将耵聍推向深处或划伤耳道皮肤。
3、外耳道炎:
污水中的细菌入侵耳道皮肤会引起红肿热痛,严重时伴随分泌物。常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确诊后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并保持耳道干燥。
4、中耳负压:
呛水时鼻腔进水可能通过咽鼓管影响中耳气压平衡,产生耳鸣或压迫感。可通过捏鼻鼓气动作调节压力,若48小时未缓解需排查是否继发中耳炎,儿童因咽鼓管较短更易发生。
5、鼓膜损伤:
跳水或潜水时水压骤变可能导致鼓膜穿孔,表现为剧烈刺痛和听力下降。需立即停止游泳并避免耳道进水,多数小穿孔可自愈,大面积破损需耳鼻喉科行鼓膜修补术。
游泳前后建议佩戴硅胶耳塞阻隔进水,浴后及时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部20厘米吹干。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促进耳道黏膜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炎症。若出现持续疼痛、流脓或发热,需24小时内就医排除恶性外耳道炎等严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