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频率需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次数与心脏骤停类型、施救者体力分配、患者年龄、复苏环境条件、设备辅助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1、心脏骤停类型:
心室颤动患者需要持续按压至除颤仪就位,而心搏停止患者需配合人工呼吸进行30:2的按压通气比。不同心律状态直接影响按压中断频率,心电图监测可帮助判断具体类型。
2、施救者体力分配:
单人施救时每2分钟需轮换按压者以避免疲劳导致按压质量下降。双人配合时可采用不间断按压模式,但需确保按压深度和回弹完全。
3、患者年龄差异:
成人采用双手掌根重叠按压,儿童用单手,婴儿则用两指按压。按压深度分别为胸廓前后径的1/3,但频率均需维持100-120次/分钟。
4、复苏环境条件:
院外急救受地面硬度影响,软床垫上按压需垫背板。救护车内移动环境下需使用机械按压装置保证按压稳定性。
5、设备辅助情况: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时需遵循语音提示中断按压进行心律分析。机械按压机可精确控制频率和深度,但需定期校准维护。
心肺复苏期间应避免过度通气,每次人工呼吸时间不超过1秒。施救前需确保环境安全,移除患者颈部饰品和紧身衣物。按压部位选择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时手臂垂直地面利用上半身重量下压。持续复苏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循环,期间每2分钟重新评估心律变化。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可显著提升按压质量,建议每两年复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