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膜炎可能引起眼压升高,主要与炎症反应、前房积脓、虹膜粘连、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水肿等因素有关。
1、炎症反应:
细菌感染角膜后引发强烈炎症,炎性介质刺激睫状体导致房水分泌异常。急性期需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控制感染,炎症消退后眼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2、前房积脓:
严重感染时前房出现脓性渗出物,机械性阻塞房角结构。需通过前房穿刺引流脓液,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减轻渗出,防止永久性房角损伤。
3、虹膜粘连:
长期炎症导致虹膜与角膜或晶状体粘连,形成瞳孔闭锁或房角关闭。早期使用散瞳药物预防粘连,晚期需手术分离粘连部位恢复房水循环。
4、继发青光眼:
持续高眼压可造成视神经损害,表现为头痛、视力骤降。需联合降眼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必要时行青光眼滤过手术。
5、角膜水肿:
角膜基质层肿胀增厚使前房变浅,压迫房角影响排水功能。急性期采用高渗滴眼液脱水,修复角膜上皮后水肿可自行缓解。
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应避免揉眼、佩戴隐形眼镜等行为,保持眼部清洁。饮食需增加维生素A、C摄入促进角膜修复,如胡萝卜、柑橘类水果。出现眼胀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复查眼压,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轻夜间眼压波动。恢复期定期监测眼压及视功能,防止不可逆性视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