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教你皮肤病该发何望诊?
发布于 2019/01/24 09:47 复禾健康
发布于 2019/01/24 09:47 复禾健康
诊断对疾病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正确的诊断,才能进行有效的防治。特别是皮肤病发生在人体外部,其诊断的内容,既有同于内科的一面,又有别于其他科目的特异性,中医诊断疾病,是以三个结合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直觉检査的方法,将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熔于一炉。
四诊中的望诊是医生通过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望诊必须建立在博学和细心的基础上,否则,视而不见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故《难经》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评价。
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四个方面:
(1)望神:神是观察生命活动的集中体现。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衰则神疲。神藏于心,外候于目。目光明亮为有神,表现虽有病但正气未衰,脏腑功能正常;目光暗伤为失神,表示正气已伤,脏腑功能失常。当病情危笃之时,则会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神志昏蒙等精神的异常。
(2)望色:《医门法律》说:“凡诊病不知察色之要,如舟子不识风讯,动罹覆溺。卤莽粗疏,医之过也。”可见望色之重要。从总体上讲,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从局部上讲,主要集中在面色和舌色,如:面色赤色主热,多见于急性期;面色青色主寒、主痛,常见于阳虚之症;面色黄色主虚(黄疸除外),多见于气血亏损;面色白色主虚主寒,面色觥白见于精血俱损,面色苍白多见于严重失血;面色黑色(即面色晦暗),常见于肾阳虚阴寒沉重之症。次之望舌色,《外科大成》作了简要的描述:“舌红湿润如常者吉,青、黄赤、白、黑胎者重,干燥碎裂疼痛者死。”具体言之,早期舌苔一般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而舌色有所变化,大凡热毒炽盛,舌质渐红,苔亦渐黄;进而恶化则舌质红赤,舌苔深黄;火毒伤阴时,则舌苔干燥碎裂。老年阴血不足,尤易招致火毒伤阴,故干绛无苔。
(3)望形:分全身与局部两部分。全身指形强则脏盛;形弱则脏衰。当气血津液的消耗,脏腑功能的衰竭,则身体形质出现明显的消瘦、衰弱。局部是皮肤科重点观察的主体,详见“他觉症状·皮肤损害”节。
(4)望态:态指因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发生的体态上的变化。如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因剧痛而双手抱膝;破伤风则出现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
以上就是望诊的要点,《外科大成》说:“凡阅人之病,必先视其形色,而后与脉病相参,诚识于始,以决其终,百无一失矣。”也就是说,当病人进入病室,医生还没有询问病史以前,就可以从病人的神色形态,对病情的轻重、虚实,有大体上的了解,对诊断某些疾病有初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