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热痱子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密集的红色丘疹或小水疱,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热痱子的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红斑期、丘疹期、脓疱期三个阶段。
1、红斑期:
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呈现片状红斑,触摸有轻微灼热感。此阶段多因汗腺导管堵塞导致汗液滞留,刺激表皮引起炎症反应。患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但通常无全身症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此期的关键护理措施。
2、丘疹期:
随着病情进展,红斑区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红色丘疹,呈密集分布。丘疹顶端可能出现透明小水疱,疱壁薄易破。此时患儿常因瘙痒而频繁抓挠,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穿着透气棉质衣物。
3、脓疱期:
严重时水疱发展为白色或黄色脓疱,周围皮肤红肿明显。脓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可能伴随渗出液。此阶段提示继发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需警惕发热等全身症状,必要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4、瘙痒表现:
多数患儿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瘙痒感,表现为哭闹不安、睡眠障碍。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保持环境温度适宜,使用温水轻柔擦拭可缓解不适。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理产品刺激皮肤。
5、好发部位:
热痱子好发于汗液积聚部位,如额头、颈部、胸背部、肘窝等皮肤皱褶处。尿布区域因湿热环境也易发生。这些部位通风不良,汗液蒸发受阻,更易引发汗腺导管阻塞。每日进行温水浴并彻底擦干皱褶部位可有效预防。
日常护理需保持室温22-26℃,湿度50%-60%,避免过度包裹。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2-3次,动作轻柔避免摩擦。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物。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哺乳期间母亲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若出现大面积脓疱、发热或精神萎靡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外用抗菌药膏或系统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