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功能障碍微创手术主要包括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等方式。手术方式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及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评估。
1、术前评估:
术前需完善尿动力学检查、盆底超声或核磁共振成像评估盆底结构损伤程度,明确是否存在膀胱膨出、直肠膨出或子宫脱垂等合并症。同时需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禁忌证。
2、麻醉方式:
多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心肺功能及手术时长选择适宜方案。麻醉前需禁食8小时以上,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
3、手术入路:
经阴道手术路径创伤最小,适用于单纯压力性尿失禁;腹腔镜路径适用于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可在直视下完成骶骨韧带固定;机器人辅助手术精度更高但费用较昂贵。
4、修复技术:
使用聚丙烯补片加强盆底支撑结构是主流术式,需精准放置于骶棘韧带或骶骨岬等解剖位置。术中需避免损伤膀胱、直肠及闭孔神经等重要组织。
5、术后管理:
术后24小时内需留置导尿管,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建议佩戴骨盆带4-6周提供外部支撑,三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评估手术效果。
术后康复期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预防尿路感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便秘。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强化盆底肌,初始阶段需在康复师指导下采用卧位训练,逐步过渡到坐位和站立位练习。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盆底肌电评估,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导致补片移位。长期需控制体重、戒烟并治疗慢性咳嗽等腹压增高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