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可通过控制蚊虫叮咬、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改善病情。登革热通常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1、控制蚊虫叮咬: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减少蚊虫接触是预防关键。使用蚊帐、驱蚊剂等物理防护措施,清除家中积水容器等蚊虫滋生地。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外出时穿长袖衣物,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2、对症支持治疗:
登革热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以防出血风险。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出现严重呕吐或腹泻需及时补液。
3、预防并发症:
登革热可能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警惕出血倾向和血浆渗漏表现。出现持续腹痛、呕吐、黏膜出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登革热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蔬菜粥等。恢复期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日常需继续做好防蚊措施,居住环境定期灭蚊,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及时复诊。登革热痊愈后对同型病毒具有持久免疫力,但仍可能感染其他血清型病毒,仍需注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