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6/07 08:54
发布于 2025/06/07 08:5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重点关注氧合支持、感染防控、液体管理、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机械通气参数调整、继发感染预防、出入量平衡监测、高蛋白饮食补充及患者情绪疏导。
机械通气是核心治疗手段,需采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6-8ml/kg理想体重),限制平台压≤30cmH2O。根据血气分析动态调整呼气末正压水平,维持氧饱和度≥90%。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氧合,每日需维持12-16小时。高频振荡通气适用于常规通气无效者。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措施,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监测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警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部痰培养每48小时复查,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需在72小时内评估疗效。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需每日评估置管必要性。
实施限制性液体策略,每日液体负平衡300-500ml为宜。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18mmHg。使用利尿剂时监测电解质,维持血钠135-145mmol/L。血管活性药物需通过中心静脉给药,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
早期肠内营养应在入住ICU24-48小时内启动,目标热量25-30kcal/kg/d。选择高蛋白配方(1.2-1.5g/kg/d),添加ω-3脂肪酸。胃残余量>500ml时考虑幽门后喂养。持续腹泻可改用短肽型制剂,同时补充谷氨酰胺。
实施每日唤醒计划时同步进行心理评估,使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评分。家属需参与治疗决策,医护人员应详细解释呼吸机报警原因。音乐疗法和适度肢体按摩可缓解焦虑,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评估创伤后应激障碍风险。
康复期需逐步进行呼吸肌训练,从腹式呼吸开始过渡到阻力训练。营养补充持续至出院后3个月,重点补充维生素D和支链氨基酸。家庭氧疗流量较住院时下调1-2L/min,每月复查肺功能。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避免烟雾刺激。睡眠障碍者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6个月内禁止高原旅行。
上一篇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挂什么科
下一篇 : 肚脐周围痒痒越挠越痒是什么原因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