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供血不足头晕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改善血液循环、药物治疗和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颈椎病和心脏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起身。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午间可小憩30分钟。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食物,如燕麦、深海鱼和菠菜,分次少量饮水避免血液黏稠。建议进行太极、散步等温和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5次。
2、控制基础疾病:
严格监测血压血糖,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应低于10毫摩尔/升。定期复查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建议维持在2.6毫摩尔/升以下。这些指标异常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加重脑供血不足。
3、改善血液循环:
每日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颈部按摩风池穴、肩井穴各3分钟,早晚各一次。睡眠时枕头高度以8-10厘米为宜,避免压迫椎动脉。阴雨天气注意头部保暖,寒冷会导致血管痉挛。
4、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合并动脉硬化者可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贫血患者需补充琥珀酸亚铁片。切忌自行调整剂量,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5、中医调理:
气血两虚型可用黄芪15克、当归10克煎水代茶饮。痰湿阻滞型适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每周三次艾灸百会穴、足三里穴各10分钟。耳穴贴压选取心、脑干、交感等穴位,每三天更换一次。
建议每日摄入20克坚果补充不饱和脂肪酸,黑木耳、海带等富含胶质的食物有助于清除血管沉积物。晨起后先卧床活动四肢再缓慢起身,避免体位性低血压。保持乐观心态,参与社交活动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若出现持续眩晕伴呕吐、肢体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脑梗死等急症。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动态评估脑血流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