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感染预防、听力保护、用药规范及定期复查。主要措施包括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监测听力变化及限制剧烈活动。
1、伤口护理:
术后外耳道会填塞止血敷料,需避免自行取出或触碰。拆线前保持术耳清洁干燥,洗头时用防水耳罩保护。耳周皮肤出现红肿渗液需立即就医。术后2周内禁止游泳或潜水,防止污水进入中耳腔。
2、感染预防:
遵医嘱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预防感染。体温超过38℃或耳道流出脓性分泌物提示感染可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术后1月内不建议乘坐飞机,以防气压变化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
3、听力保护:
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耳鸣或听力下降,3-6个月逐渐恢复。避免长期暴露于85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超过60%。鼓室成形术患者需避免突然的头部剧烈晃动,防止听骨链移位。
4、用药规范:
局部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不可擅自停药。止痛药如布洛芬应间隔6-8小时服用,出现眩晕或皮疹需停药就诊。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药物。
5、定期复查: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进行耳内镜和纯音测听检查。颞骨CT评估术后3-6个月复查一次。儿童患者需监测腺样体肥大情况。出现耳痛加剧、面瘫或持续眩晕需急诊处理。
术后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黏膜充血。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3个月内禁止篮球、拳击等对抗性运动。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减轻耳部充血,空调房内保持湿度40%-60%防止黏膜干燥。心理上需认识听力恢复是渐进过程,避免过度焦虑影响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