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极低回声通常提示结节内组织密度与周围甲状腺差异显著,可能由囊性变、钙化、出血或恶性肿瘤引起,需结合超声其他特征综合评估。
1、囊性变:
极低回声常见于甲状腺囊肿或结节囊性变区域,超声显示为无回声或近无回声区,囊液成分导致声波反射减弱。此类结节多为良性,若体积较大压迫气管或出现感染症状需穿刺抽液治疗。
2、钙化沉积:
结节内粗大钙化灶可形成强回声伴后方声影,而微钙化则表现为点状极低回声。砂粒样微钙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之一,需联合结节形态、边缘是否规则等特征判断。
3、出血性改变:
结节内急性出血时,血细胞聚集形成均质极低回声区,常伴有突发颈部肿痛。多数出血性结节为良性,但需随访观察吸收情况,持续存在的混合回声需排除恶性可能。
4、胶质潴留:
甲状腺滤泡内胶质浓缩可形成极低回声,多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可见"彗星尾"伪像,这类改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5、恶性肿瘤:
甲状腺髓样癌或未分化癌可能出现极低回声,多伴结节纵横比>1、边缘毛刺、血流丰富等恶性征象。确诊需依赖细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金标准。
发现甲状腺极低回声结节后,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避免高碘饮食如海带紫菜,保持规律作息。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时需及时就诊,日常可练习颈部放松操缓解紧张情绪,但禁止自行按压结节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