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可能引发胃溃疡、胃出血、贫血、胃癌和胃黏膜萎缩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主要由长期炎症刺激、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胃溃疡:
慢性胃炎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黏膜下层形成溃疡。典型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反酸嗳气,严重时可出现呕血或黑便。治疗需结合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2、胃出血:
炎症反复发作可损伤胃黏膜血管,引发渗血或大量出血。早期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进展期可能出现呕血、柏油样便甚至失血性休克。需紧急内镜下止血,同时补充铁剂纠正贫血。
3、贫血:
长期隐性出血或营养吸收障碍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需通过血清铁蛋白检测确诊,治疗包括铁剂补充(如琥珀酸亚铁)和维生素B12注射。
4、胃癌:
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属于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加速这一进程。早期多无症状,进展期可能出现消瘦、持续腹痛。建议定期胃镜筛查,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5、胃黏膜萎缩:
长期炎症导致胃腺体减少或消失,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不足。患者常出现早饱、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可能伴随维生素B12缺乏。治疗需补充消化酶(如胰酶肠溶胶囊),并定期监测胃镜变化。
慢性胃炎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过度饮酒。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主食,搭配清蒸鱼、炖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物。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促进铁吸收,但需避免空腹食用酸性水果刺激胃黏膜。日常可进行散步、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改善胃肠蠕动,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出现持续上腹疼痛、体重下降或呕血等症状时需及时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