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引起的剧烈咳嗽可通过止咳药物、雾化治疗、体位引流、环境调节及抗病毒治疗缓解,通常由呼吸道病毒感染、气道高反应性、继发细菌感染、炎症介质释放及肺组织损伤等因素引起。
1、止咳药物:
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能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适用于干咳无痰患者;外周性镇咳药如苯丙哌林可阻断气道咳嗽受体。痰液黏稠者需联合氨溴索等祛痰药,避免单纯镇咳导致痰液滞留。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儿童及孕妇需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药物。
2、雾化治疗:
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进行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气道减轻黏膜水肿、解除支气管痉挛。雾化时取坐位深呼吸,每日2-3次,使用后需清水漱口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严重喘息者可增加异丙托溴铵增强支气管扩张效果。
3、体位引流:
采取头低脚高俯卧位促进肺部分泌物排出,每次维持15-20分钟,配合背部叩击能松动黏痰。餐后2小时内避免操作以防反流,引流后及时清洁口腔。合并心力衰竭或咯血患者禁用此方法。
4、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湿度50%-60%,使用加湿器或悬挂湿毛巾避免干燥空气刺激气道。每日通风2次但避免直接吹风,室温维持在20-24℃。远离油烟、粉尘等刺激性气体,吸烟者必须戒烟。
5、抗病毒治疗:
流感病毒感染者发病48小时内可服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呼吸道合胞病毒可用利巴韦林。需注意抗病毒药物对非流感病毒性肺炎效果有限,滥用可能引发耐药性。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病毒性肺炎咳嗽期间建议每日饮用1.5-2升温水稀释痰液,食用雪梨、白萝卜等润肺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膈肌力量,从每分钟6-8次深呼吸开始逐步增加。睡眠时垫高枕头减少夜间咳嗽,持续2周未缓解或出现咯血、呼吸困难需立即复查胸部CT。老年患者及婴幼儿需监测血氧饱和度,警惕进展为重症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