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性疾病可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肺部感染风险增加及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1、呼吸衰竭:
肺间质进行性纤维化会显著降低肺泡气体交换能力。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下降,活动后呼吸困难加剧,最终发展为Ⅱ型呼吸衰竭。晚期患者常需长期氧疗或无创通气支持。
2、肺动脉高压:
慢性低氧血症可引发肺血管重构,约30%-40%患者会继发肺动脉高压。表现为活动耐力进一步下降、胸骨后压迫感,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收缩压升高,严重者可出现咯血症状。
3、右心衰竭:
长期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逐渐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此时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通常<300米,BNP水平显著升高。
4、感染风险:
肺结构破坏使局部防御功能减弱,更易发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糖皮质激素治疗会进一步增加感染概率,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曲霉菌等。
5、生存质量下降:
进行性呼吸困难导致日常活动严重受限,50%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晚期患者常因频繁住院、经济负担加重产生心理应激,约60%存在睡眠障碍。
肺间质性疾病患者需注重营养支持,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1.2-1.5g/kg体重,优先选择深海鱼、乳清蛋白等优质蛋白。进行个体化呼吸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保持环境湿度40%-60%,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物。疫苗接种方面,应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心理干预可考虑正念减压疗法,每周3次冥想练习有助于改善焦虑症状。病情监测需定期复查肺功能和高分辨率CT,建议每3-6个月随访评估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