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人骨质疏松疼痛建议首诊骨科或老年科。骨质疏松症引发的疼痛主要由骨密度降低、微骨折、脊柱变形等因素引起,需通过骨密度检测、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
1、骨科诊疗:
骨科是处理骨质疏松疼痛的首选科室,可进行X线、CT或MRI检查评估骨折风险。医生可能开具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或RANKL抑制剂(如地诺单抗)抑制骨吸收,严重压缩性骨折需考虑椎体成形术。
2、老年科评估:
老年科擅长综合管理高龄患者共病问题,会检测维生素D水平、甲状旁腺功能等代谢指标。针对营养不良导致的骨质疏松,可能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及钙剂,同时排查药物性骨量流失。
3、疼痛科干预:
若疼痛持续影响生活,疼痛科可采用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微创技术缓解症状。需注意非甾体抗炎药在老年人群中的胃肠道及心血管风险,优先选择局部贴剂(如氟比洛芬凝胶)。
4、康复科调理:
康复科通过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水疗等物理疗法促进骨修复。定制防跌倒训练计划,包括坐位平衡操、弹力带抗阻运动,避免剧烈扭转动作加重脊柱负荷。
5、内分泌科会诊:
继发性骨质疏松需排查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绝经后女性可能接受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治疗,但超高龄患者需谨慎评估血栓风险。
日常护理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优先选择乳制品、豆腐等高钙食物;适度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居家环境消除地毯、门槛等跌倒隐患;使用髋部保护器降低骨折风险。疼痛急性发作时可短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但需严格监测肝功能。建议每6-12个月复查骨密度,多学科协作管理能显著改善高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