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上肺少许纤维灶是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描述,指肺部因炎症、结核等愈合后遗留的瘢痕组织,通常无需特殊治疗。纤维灶形成可能与陈旧性肺结核、肺炎愈合、尘肺早期、间质性肺病、放射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1、陈旧性肺结核:
肺结核治愈后常遗留纤维钙化灶,多见于上肺野。这类病灶通常稳定,无传染性,需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变化。若伴随咳嗽、低热等症状,需排查结核复发可能。
2、肺炎愈合痕迹:
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痊愈过程中,肺泡间质可能发生纤维化修复。此类纤维灶多呈条索状,患者常有明确肺部感染病史,一般不影响肺功能。
3、尘肺早期改变:
长期粉尘接触者可出现双上肺局限性纤维灶,常伴随肺门淋巴结钙化。需结合职业暴露史判断,必要时进行肺功能评估,避免病情进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
4、间质性肺病:
某些结缔组织病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早期可表现为局部纤维灶,可能伴随磨玻璃影。需结合抗核抗体等免疫指标排查,警惕逐渐发展为双肺弥漫性病变。
5、放射性损伤:
胸部放疗后数月到数年可能出现照射野内纤维灶,通常边界清晰。需与肿瘤复发鉴别,定期随访中若出现病灶增大或实变需进一步检查。
发现肺纤维灶后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CT随访,观察病灶变化。日常需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维持肺功能。饮食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深绿色蔬菜,有助于抗氧化保护肺组织。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咯血或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应及时呼吸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