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夜间咳嗽可通过调整睡姿、增加空气湿度、饮用温水、穴位按摩和药物干预缓解。常见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冷空气刺激及鼻后滴漏综合征。
1、调整睡姿:
抬高床头15-30度有助于减少鼻咽部分泌物倒流刺激。侧卧位能缓解因胃食管反流引发的咳嗽,避免平躺时胃酸反流刺激咽喉。对伴有鼻塞的患儿,半卧位可改善鼻腔通气。
2、增加湿度: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湿润气道黏膜减少干咳。睡前用生理盐水雾化能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尤其适合喉炎或气管炎患儿。避免使用蒸汽吸入,防止烫伤风险。
3、温水饮用:
少量多次饮用40℃左右温水能缓解咽喉干燥和痉挛性咳嗽。一岁以上儿童可含服少量蜂蜜,其黏稠质地能形成保护膜覆盖咽部。禁止服用镇咳药抑制咳嗽反射,可能引发痰液滞留。
4、穴位按摩:
按揉天突穴(胸骨上窝中央)和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各100次,能宣肺止咳。配合推拿手法如清肺经(无名指掌面从指根推向指尖)效果更佳。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5、药物干预:
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过敏咳嗽可用氯雷他定,哮喘性咳嗽需布地奈德雾化。痰液黏稠时选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但2岁以下幼儿禁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
保持卧室环境清洁,定期更换床品减少尘螨接触。晚餐避免油腻食物,睡前2小时禁食。持续性夜间咳嗽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呼吸困难时需及时就诊,警惕百日咳、肺炎或气道异物。日常补充维生素A、D增强呼吸道免疫力,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