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漏和眩晕五种。
1、听力下降:
鼓膜穿孔会导致声音传导障碍,患者常主诉患耳听力减退。穿孔面积越大,听力损失越明显,通常表现为传导性耳聋。小型穿孔可能仅造成10-20分贝的听力损失,而大面积穿孔可导致30-40分贝的听力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听声音发闷或自觉耳内堵塞感。
2、耳痛:
急性外伤性穿孔或感染性穿孔初期可出现剧烈耳痛,呈刺痛或跳痛。疼痛程度与病因相关,外伤性穿孔疼痛剧烈但持续时间短,中耳炎继发穿孔疼痛相对缓和但可能持续数日。慢性穿孔一般无疼痛,但继发感染时会再次出现疼痛症状。
3、耳鸣:
约60%患者伴随耳鸣,表现为患耳出现嗡嗡声、嘶嘶声等异常声响。其发生机制与耳蜗功能紊乱、中耳压力变化有关。外伤性穿孔耳鸣多为一过性,而慢性中耳炎所致穿孔耳鸣可能持续存在。
4、耳漏:
感染性穿孔可见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从外耳道流出,分泌物量多时可能形成结痂。结核性中耳炎穿孔分泌物稀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黏稠。外伤性穿孔若继发感染也会出现耳漏症状。
5、眩晕:
当穿孔边缘累及圆窗或卵圆窗,或炎症波及内耳时,可能出现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迷路瘘管或化脓性迷路炎,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严重并发症。
鼓膜穿孔患者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建议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环境,烟雾刺激可能延缓穿孔愈合。日常饮食应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黏膜修复。急性期需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鼻咽部压力变化影响鼓膜。若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或面瘫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出现颅内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多数外伤性小穿孔可在2-3周内自愈,超过3个月未愈的穿孔需考虑手术修补。慢性中耳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耳内镜检查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