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哮喘是两种不同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理机制、症状特点和治疗方式。慢阻肺通常与长期吸烟或有害气体暴露相关,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支气管哮喘则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多由过敏因素诱发。
1、病因差异:
慢阻肺主要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或职业粉尘暴露引起,导致气道和肺泡结构破坏。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遗传性过敏体质、环境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刺激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存在特定触发因素如冷空气或运动。
2、病理改变:
慢阻肺的病理基础为小气道纤维化、肺泡壁破坏形成的肺气肿,病变不可逆。支气管哮喘以气道平滑肌增生、黏膜水肿等可逆性炎症为主,急性发作时支气管痉挛可经治疗缓解。
3、症状特点:
慢阻肺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晨起咳痰明显,秋冬季节易急性加重。哮喘发作呈阵发性,夜间或凌晨喘息明显,发作间期可无症状,典型者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4、检查特征:
慢阻肺肺功能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永久性降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哮喘患者发作期FEV1显著下降,但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改善≥12%)。
5、治疗原则:
慢阻肺需长期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联合糖皮质激素,重者需氧疗。哮喘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为基础,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中重度患者需生物靶向治疗。
两类疾病均需避免诱发因素,慢阻肺患者应严格戒烟并接种流感疫苗,哮喘患者需远离过敏原。建议坚持呼吸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饮食注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搭配,适量有氧运动可改善肺功能。若出现咳嗽喘息加重、痰液变脓等急性加重表现,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