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转为尿毒症的概率约为20%-40%,主要与病理分级、蛋白尿控制、血压管理、肾功能基线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有关。IgA肾病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RAS抑制剂、抗炎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治疗。
1、病理分级:
牛津分型中MEST-C评分越高(如系膜增生重度、肾小球硬化比例高),进展风险显著增加。病理表现为新月体形成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者,5年内尿毒症风险可达50%。
2、蛋白尿控制:
24小时尿蛋白持续>1g是独立危险因素,达标治疗需将蛋白尿控制在0.5g以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具有降蛋白尿和肾保护双重作用。
3、血压管理:
血压目标值应<130/80mmHg,优选RAS抑制剂作为基础用药。合并高血压且未规范控制者,肾功能年下降速率可达4-12ml/min。
4、肾功能基线:
确诊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²者预后较差。每年eGFR下降>5ml/min提示快速进展,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5、治疗依从性:
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可降低50%进展风险。同时需避免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限盐(每日<6g)等综合管理。
IgA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血压,建议每3-6个月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饮食采用优质低蛋白(每日0.6-0.8g/kg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运动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周累计150分钟。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药物,合并感染时需及时治疗。对于病理分级Ⅲ级及以上或快速进展者,建议肾内科专科随访,必要时行肾活检复查评估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