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可通过内镜止血、药物控制门脉压力、输血支持、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该症状通常由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凝血功能障碍、胃黏膜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引起。
1、内镜止血:
急诊内镜检查是首选方法,通过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直接处理出血点。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套扎术能有效结扎曲张静脉;胃底静脉出血可采用组织胶注射。内镜治疗创伤小,但需在出血稳定后24小时内实施,术后需密切监测再出血风险。
2、药物控制:
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脉压力。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能减少胃酸对出血创面的侵蚀。抗生素预防感染可降低再出血率,常用诺氟沙星或头孢三代药物。药物治疗需持续3-5天,与内镜联合效果更佳。
3、输血支持:
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休克患者需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血红蛋白在80-100g/L。大量出血时需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输注血小板。输血策略采用限制性输血方案,避免过度扩容加重门脉高压。
4、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适用于内镜治疗失败的高危患者,通过建立肝内分流道降低门脉压力。球囊阻断逆行静脉栓塞术(BRTO)专治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介入治疗需评估肝功能,Child-PughC级患者慎用,术后可能发生肝性脑病。
5、外科手术:
当其他方法无效时,可选择门奇静脉断流术或分流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保留部分门静脉血流,减少肝性脑病风险。急诊手术死亡率较高,需严格把握适应症。Child-PughA级且出血稳定的患者手术效果较好。
肝硬化患者应长期保持软质饮食,避免粗糙、辛辣食物刺激消化道。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1.2-1.5g/kg体重,以植物蛋白为主。限制钠盐摄入在2-4g/日,预防腹水加重。适度活动以不疲劳为度,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胃镜,监测门脉高压进展。戒酒并规范服用普萘洛尔等预防再出血药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