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婴儿乳糖不耐受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哭闹不安、呕吐和体重增长缓慢。乳糖不耐受通常由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肠道损伤、喂养不当、肠道菌群失衡或早产发育不全等因素引起。
1、腹泻:
典型症状为黄色稀水样便,带有泡沫和酸臭味,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由于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和气体,刺激肠蠕动加快。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后症状加重,需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
2、腹胀:
腹部膨隆明显,触诊有鼓音,常伴随肠鸣音亢进。乳糖在肠道发酵产生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肠腔扩张。可进行腹部按摩促进排气,喂养时保持半直立体位减少空气吞咽。
3、哭闹不安:
进食后30-120分钟出现持续性哭闹,双腿屈曲抵压腹部。肠痉挛和肠胀气引发绞痛,症状夜间更为明显。采用飞机抱姿势可缓解不适,必要时需儿科医生评估是否使用西甲硅油等消泡剂。
4、呕吐:
部分患儿会出现喂奶后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含未消化奶块。肠道渗透压改变引发反向蠕动,严重者需警惕脱水。少量多次喂养比单次大量喂养更能减轻症状,呕吐频繁需检测尿酮体。
5、体重不增:
长期营养吸收不良导致生长曲线下滑,每月体重增长不足600克。乳糖分解产物葡萄糖吸收不足影响能量供给,需监测头围、身长等发育指标。建议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对于乳糖不耐受婴儿,喂养时应选择深度水解蛋白或无乳糖配方奶粉,母乳喂养者可添加乳糖酶制剂。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疹,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避免使用含乳糖的辅食或药物。若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或腹泻持续超过2周,需及时就医排除轮状病毒感染等继发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