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继发性再障常见的因素有哪些

发布于 2019/02/22 10:04 复禾健康

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血液性疾病。临床上将能查明原因的再障病例称作继发性再障。引起继发性再障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 Fanconi贫血、先天性角化不良、Schwachman-Diamond综合征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多数病例伴有先天性畸形,如拇指短小,斜视,肾及心血管畸形等。10%患儿双亲有近亲婚配史。

2.物理因素:各种电力照射如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进入细胞直接损害造血和骨髓环境,长期接受放射线治疗照射,致再障可能性机率极大,致死或亚致死剂量(4.5~10Gy)的全身照射可发生致死性的急性再障。

3.化学药物因素:常见可引发再障的药物或化学毒物有氯(合)霉素,四环素、苯及其衍化物、三硝基甲苯等。国内各项医疗研究表明,发病前1年或半年内服用含氯霉素药物者,引发再障的危险性为常人的6倍或33倍。

4.生物因素:病毒感染与再障发病密切相关,肝炎病毒可导致骨髓造血表现异常。患病毒性肝炎后引起继发性再障,多在患肝炎后的两个月内发病,病情严重且致死率高。

5.功能衰竭因素:有极少病例显示,再障在妊娠期发病,后经分娩或人工流产缓解,第二次妊娠时再发,但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巧合。此外,再障尚可继发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的甲状腺或前脑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6.其他因素:长期未经治疗的贫血症,免疫因素都会引起再障,免疫因素再障可继发于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在患者血清中可找到抑制造血的抗体。

再障的发病与造血缺陷、骨髓微环境缺陷以及抑制性淋巴细胞和体液抑制因子等有关,具复杂性。各种致病因素通过直接破坏造血或引起免疫反应异常使造血缺损,受抑或基质细胞受损并进而导致内源性生长因子缺陷引起再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这些致病因素的预防,以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