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和脑膜炎的严重程度需根据具体类型及并发症判断,两者均可危及生命,但脑炎总体致死率和致残率更高。主要差异体现在病因、症状表现和预后三个方面。
1、病因差异:
脑膜炎以细菌性(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病毒性(如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细菌性脑膜炎起病急骤;脑炎则多由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脑病毒)直接侵袭脑实质引发,部分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两类疾病中,细菌感染和疱疹病毒性脑炎风险最高。
2、症状特点:
脑膜炎典型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颈项强直三联征,可能伴随畏光、皮疹;脑炎除发热头痛外,更易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等脑实质损害表现。脑炎的精神症状(如躁狂、幻觉)和认知功能障碍更为突出。
3、预后对比:
细菌性脑膜炎病死率约10%-30%,幸存者可能遗留听力损失或认知减退;病毒性脑膜炎多自限性,2周内恢复。脑炎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死率超70%,幸存者半数存在严重后遗症(如痴呆、运动障碍),乙脑病毒致残率可达30%-50%。
预防方面建议接种流脑、肺炎球菌及乙脑疫苗,避免蚊虫叮咬。急性期需绝对卧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期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出现持续高热伴神经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是确诊关键。日常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需重点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