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肝炎病毒后早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隐痛、尿色加深等征兆。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症状相似,但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存在差异。
1、乏力:
病毒性肝炎早期常见非特异性疲劳感,与肝脏代谢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有关。患者常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休息后无法缓解,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这种乏力程度通常超过普通劳累,且随病情进展加重。
2、食欲减退:
肝脏分泌胆汁功能受影响会导致消化能力下降,表现为厌油腻、早饱感。部分患者闻到食物气味即产生恶心感,严重时可致体重下降。儿童患者可能出现拒食行为,成人常误以为是普通胃肠不适。
3、恶心呕吐:
肝脏炎症反应产生的炎性介质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多发生于晨起或进食后。急性肝炎患者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若出现咖啡样呕吐物需警惕消化道出血。持续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就医。
4、右上腹痛:
肝脏被膜受炎症刺激引发定位明确的胀痛或钝痛,按压肋弓下缘可加重。疼痛多在劳累后明显,部分患者伴有右侧肩背部放射痛。慢性肝炎患者该症状可能反复出现,提示肝脏炎症活动。
5、尿色加深:
胆红素代谢障碍使尿液呈浓茶色或可乐色,是黄疸前期的重要表现。通常先于巩膜黄染出现,尤以晨起第一次排尿最明显。尿液泡沫可能增多且不易消散,需与蛋白尿相鉴别。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检测肝功能五项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3-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弹性检测。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家庭成员建议接种肝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