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长期卧床病人可通过体位调整、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护理。
1、体位调整: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使用软枕垫高下肢15-30度促进静脉回流。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避免骨突部位持续受压。翻身时需专人固定骨折部位,保持头颈躯干轴线一致。床尾可放置足板预防足下垂。
2、皮肤护理:
每日检查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皮肤情况。使用气垫床或泡沫敷料分散压力,大小便后及时清洁会阴部。皮肤发红区域避免按摩,可喷洒液体敷料形成保护膜。已出现压疮时需采用湿性愈合敷料。
3、营养支持: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达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增加维生素C和锌的补充促进骨痂形成,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存在吞咽障碍时可选择匀浆膳或肠内营养制剂。
4、功能锻炼:
卧床期间每日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被动活动。上肢可做哑铃操维持肌力,利用床上拉环进行坐位训练。骨折稳定后逐步开展CPM机辅助关节活动,从20度开始每日增加5-10度。
5、心理疏导: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减少昼夜颠倒,通过听书、广播等丰富卧床生活。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焦虑情绪,鼓励家属参与康复计划制定。出现持续情绪低落需及时心理科会诊。
护理期间需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和感觉异常。饮食宜少食多餐,多摄入芹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预防便秘。根据骨折愈合情况,4-6周后可逐步开展床边坐立训练,8周后经医生评估开始部分负重练习。保持病房温度22-24℃、湿度50%-60%,定期开窗通风但避免对流风直吹。记录24小时出入量,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范围内。建议使用医用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时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