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主要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受限及局部皮肤改变。转移症状与淋巴结受累程度相关,早期可能仅触及质硬肿块,晚期可压迫周围组织引发多种功能障碍。
1、颈部肿块:
最常见早期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部无痛性硬结,多位于颈侧区或锁骨上区。肿块质地坚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时可固定。约60%乳头状癌患者以该症状首发,肿块直径常大于2厘米,生长速度较原发灶缓慢。
2、声音嘶哑:
转移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带麻痹,表现为持续性声音沙哑或失声。该症状提示淋巴结位于气管食管沟,常见于甲状腺髓样癌及未分化癌转移,可能伴随饮水呛咳。喉镜检查可见患侧声带运动受限。
3、吞咽梗阻:
肿大淋巴结压迫食管引起进行性吞咽困难,初期仅感咽部异物感,后期可出现固体食物滞留。该症状多提示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能合并胸骨后疼痛。食管钡餐造影可显示食管外压性狭窄。
4、呼吸受限:
气管受压时出现气促、喘鸣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三凹征,与淋巴结包绕气管或侵入气管腔有关。CT检查可明确气管受压程度,未分化癌患者该症状进展更快。
5、皮肤改变:
晚期转移淋巴结可浸润皮肤形成紫红色结节,表面破溃后呈菜花样溃疡伴渗血。少数患者出现Horner综合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提示颈交感神经链受累。皮肤转移灶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需保证每日150μg硒元素摄入(如巴西坚果、牡蛎),限制十字花科蔬菜生食。术后恢复期进行肩颈部拉伸训练,避免长时间低头姿势。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颈部超声,放射性碘治疗期间需低碘饮食并监测唾液腺功能。出现新发肿块或原有症状加重时应立即复查增强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