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怎么办

发布于 2025/06/11 16:02

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抑制胰酶分泌、静脉营养支持、抗生素预防感染、内镜或外科干预等方式治疗。该并发症通常由机械性损伤、造影剂刺激、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术前存在胰腺炎风险因素、操作技术难度高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急性期需完全禁食以减少胰液分泌,同时留置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能降低十二指肠压力,避免胆汁胰液反流,缓解胰腺导管内压力。通常需维持3-5天直至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

2、胰酶抑制剂: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可显著抑制胰酶分泌,降低胰管内压力。乌司他丁作为广谱酶抑制剂能中和已激活的胰蛋白酶。这两种药物需持续静脉泵注3-7天,需监测血糖变化等副作用。

3、静脉营养支持:

全肠外营养需提供25-30kcal/kg/d热量,维持正氮平衡。脂肪乳剂选择中长链混合型,输注速率控制在0.1g/kg/h以下。需定期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后期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

4、抗感染治疗:

预防性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覆盖肠道菌群。合并坏死感染时需经CT引导穿刺培养,根据药敏调整用药。疗程一般7-14天,重症需联合甲硝唑覆盖厌氧菌。

5、侵入性干预:

合并胆道梗阻需行鼻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胰腺坏死感染需CT引导下穿刺引流,范围>30%时考虑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外科干预时机建议延迟至发病4周后,以降低出血风险。

术后需严格低脂饮食3个月,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g以下,优先选择鱼油等ω-3脂肪酸。康复期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膈肌功能,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腹痛。建议每3个月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胰腺形态,糖尿病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血糖。出现持续发热、黄疸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复诊排除胰腺假性囊肿等迟发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