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出水疱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鞋袜、避免抓挠、消毒处理等方式缓解。脚气出水疱通常由真菌感染、足部潮湿、免疫力低下、皮肤破损、共用物品等原因引起。
1、抗真菌药物:
脚气出水疱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包括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喷雾、特比萘芬凝胶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伴有严重渗出时可短期配合硼酸溶液湿敷。
2、保持足部干燥:
真菌在潮湿环境易繁殖,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洁后彻底擦干趾缝。沐浴后可使用吹风机冷风档吹干足底褶皱处,避免残留水分。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双足促进局部通风。
3、穿透气鞋袜:
选择棉质或抗菌纤维袜,每日更换并60℃以上热水烫洗。鞋子应选用网面透气材质,避免连续两天穿同一双鞋。工作时可备两双鞋交替穿着,保持鞋内干燥。
4、避免抓挠:
水疱破溃后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警惕丹毒。瘙痒明显时可轻拍患处代替抓挠,或外涂炉甘石洗剂止痒。修剪指甲时注意平剪勿过短,防止划伤皮肤。
5、消毒处理:
每日用碘伏稀释液浸泡双足10分钟,浴缸、拖鞋等个人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定期处理。家庭成员间避免混用指甲剪、毛巾等物品,洗衣机清洗袜子时选择高温程序。
脚气治疗期间需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皮肤抵抗力。选择吸湿排汗的运动袜进行慢跑、健走等适度锻炼,避免长时间穿橡胶雨靴或塑胶拖鞋。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若水疱化脓或发热需及时就医。痊愈后建议继续用药1-2周防止复发,鞋柜可放置紫外线除菌灯定期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