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功能性敷料是指具有特定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的伤口覆盖材料,主要用于促进创面愈合、控制感染或管理渗出液。这类敷料区别于传统敷料的核心特性包括生物活性成分负载、物理屏障优化、湿度调控功能等,主要类型有抗菌敷料、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含银敷料等。
1.抗菌敷料
通过整合氯己定、聚六亚甲基双胍等抗菌剂,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创面病原微生物。适用于糖尿病足溃疡等感染风险高的慢性伤口,可降低创面细菌负荷但需配合全身抗生素使用。部分产品含碘成分需注意甲状腺疾病患者禁忌。
2.水胶体敷料
由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亲水性胶体构成,通过形成湿润环境促进自体清创和上皮移行。特别适用于Ⅱ度烧伤或压疮的渗出期管理,但过度渗出伤口可能导致敷料过早溶解,需增加更换频率。
3.藻酸盐敷料
提取自褐藻的钙钠藻酸盐纤维具有高吸液性,遇渗液形成凝胶维持创面适度湿润。常用于腔隙性伤口或术后引流口,其止血特性利于血小板聚集,但干燥创面使用可能延迟愈合。
4.泡沫敷料
聚氨酯或硅胶材质的多孔结构提供缓冲保护,适用于骨突部位压力性损伤。三层设计可单向导流渗液,中度以上渗出伤口每3天更换,低渗出伤口可延长至7天。
5.含银敷料
纳米银或银离子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发挥广谱抗菌作用,对MRSA等耐药菌有效。用于植皮区或创伤感染创面时,需监测血银浓度防止银中毒,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
选择医用功能性敷料需综合评估伤口类型、感染状态、渗出量及患者过敏史。慢性伤口建议每3天评估敷料适应性,急性创伤根据渗液饱和度更换。配合清创术和负压治疗可提升疗效,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敷料边缘固定避免摩擦损伤。储存时应避光防潮,含生物活性成分产品需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