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瘙痒,治疗方法包括避免诱因、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1、症状
荨麻疹的典型症状是皮肤上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伴有明显瘙痒感。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消退,但可能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嘴唇或外生殖器等部位肿胀。严重时可伴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2、避免诱因
荨麻疹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诱发因素,如某些食物、药物、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记录饮食和接触物,有助于识别和避免潜在诱因。
3、抗组胺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荨麻疹的一线治疗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这些药物能有效缓解瘙痒和风团症状,副作用较少。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需要长期规律用药。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也可使用,但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
4、糖皮质激素
对于急性重症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控制症状,但不建议长期使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警惕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
5、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或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来控制症状。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疗效和安全性。光疗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荨麻疹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症状加重。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慢性荨麻疹患者需保持耐心,坚持规范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