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严重时可能引发听力下降、鼓膜穿孔、颅内感染、面神经麻痹、胆脂瘤型中耳炎等并发症。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耳闷、耳道流脓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1、听力下降
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导致听小骨链破坏或粘连,造成传导性耳聋。慢性中耳炎长期未控制可能损伤内耳毛细胞,引发混合性耳聋。患者可能出现对话困难、需提高音量听声音等现象,儿童可能影响语言发育。
2、鼓膜穿孔
中耳腔脓液积聚可导致鼓膜缺血坏死,形成永久性穿孔。急性穿孔时耳道会突然流出脓血性分泌物,慢性穿孔表现为鼓膜边缘性缺损。穿孔后外耳道病原体易侵入中耳,增加感染复发概率。
3、颅内感染
炎症通过骨缝或血管扩散可能引起脑膜炎、脑脓肿。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部僵硬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耳源性颅内并发症,需紧急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外科会诊。
4、面神经麻痹
中耳与面神经管解剖关系密切,炎症侵袭可能导致周围性面瘫。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配合抗感染治疗,部分患者需手术减压。
5、胆脂瘤型中耳炎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诱发中耳上皮角化脱落,形成胆脂瘤。这种病变具有侵袭性,可能破坏听骨、半规管甚至颅底骨质。典型表现为恶臭耳漏、进行性听力下降,CT检查可见中耳软组织影伴骨质破坏。
预防中耳炎恶化需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佩戴耳塞、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若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头痛、意识改变等表现,提示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建议保持耳道干燥,定期复查听力,儿童患者需监测言语发育情况。